小區的垃圾房,商業廣場的垃圾收集站建在哪更合適?這是一個讓人頭痛問題?,F在各省市都在開展垃圾分類,學校、小區推行“定時定點”分類投放生活垃圾,因此有一個位置合適、又能滿足垃圾投放需求的垃圾投放點顯得更加重要。
對于原來垃圾混放,沒有垃圾分類的,現在實現的四分類要求,原來的垃圾房面積太小,建新垃圾房可能需要占用綠化帶,綠化帶如果有樹,也不行,因為要砍樹的話,要多個部門同意,還需在小區進行公示,業主們沒意見的話才能實施。在垃圾房選址上,都遇到或考慮到了垃圾投放點距離住宅過近的問題,且小區都只設置了一個垃圾投放點,潛在矛盾相對集中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2002年頒布的《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》和2018年的標準,對垃圾收集點的描述是,“服務半徑不應大于70米,宜采用分類收集”。所以小區應設置多個垃圾投放點。
《上海市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制度實施導則》顯示,在“定時定點”垃圾投放點的設置上,建議每300戶至500戶居民設置一個。但設置多個投放點矛盾也不會少,居民都希望小區的垃圾投放點要多一些,卻拒絕安排在自家門幢旁邊。在選擇小區投放點這一核心環節上,想要找到兼顧各方利益的“良策”實在困難至極。
在分類垃圾投放點的設置上,上海市綠化市容部門的《導則》中也進行了明確,即要求要“因地制宜”。具體而言, 要根據小區空間條件、志愿者人數等因素來合理確定;要堅持便民原則,根據小區居民原有的投放習慣及垃圾房的位置來設置。在此基礎上,《導則》要求要做好居民意見征詢工作,要做好 “定時定點”方案的公布性宣傳、公示等等。
雖然原則性的表述人人都理解,但在實踐中具體如何落實垃圾投放點,還需要因地制宜,根據垃圾產量設置垃圾分類房,垃圾中轉站相結合。
上海南翔傳業廣場設置的一座 40平方的 建筑垃圾房+生活垃圾房 兩個垃圾收集房綜合清潔屋為一體,墻體下部分是水泥澆筑的、加的排水溝,牢固實用性強。由于現場受限,垃圾房是在崗亭廠家做成半成品到現場安裝垃圾房成品的。